close
 
這兩個階層反映到Web 2.0 網站上,直接決定了網站的營利模式。
 
◎實體社會中的階層壁壘

社會階層直接決定了你交友的範圍,有沒有共通的話題成為關鍵因素,而話題又直接來自你日常所過的生活。這些習性成為擺脫不掉的標籤,直接影響到你會在Web 2.0 網站上與哪些階層的人激盪起共鳴。

簡單的問:有沒有任何類似MySpace 的社交網站,是聚集社會上每個階層的人?進一步問:既然Web 2.0 最終極的目標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那麼虛擬世界是否可能打破這種壁壘,建立起交流的可能

◎社群,是一群性質相同的人聚在一起相互取暖

相信這是很多人的共通經驗:誤闖某個階層的聚集地,喃喃自語一陣後離開。正因為這種特性,導致Web 2.0 網站的族群特性鮮明。正如同筆者在多年前所說:社群,是一群性質相同的人聚在一起相互取暖。

「上層社會」與「下層社會」儘管不相互交流,但依然共存於同一個社會。對Web 2.0 網站經營者的挑戰,就是如何聚集不同階層的人,之後準確的導引將他們分開,形成各自的圈子,找到各自的歸屬。

◎社會階層影響營利模式

很難想像?正因你是一毛不拔的白領,所以很難理解下層社會的付費習慣。這群人是衝動消費的,賺這群人的錢要三塊錢五塊錢的賺,只要服務夠讓人動心即可薄利多銷。雖然,廣告主對這群人不感興趣。

下層社會是人數可觀的階層,在中國大陸市場情況更是如此。而下層社會的存在更直接造就了營利可觀的巨大網際網路公司,例如騰訊。這間公司擁有四億多個帳號數,營利來源大部分來自跟用戶收費。

◎下層社會的消費習性

能夠跟用戶直接收費的服務有哪些?騰訊及尋夢園已經玩一遍給你看了。收費的重點在於虛擬服務,而絕非透過電子商務銷售實體物品,那是違反Web 2.0 天性的賺錢方法。Web 2.0 要賺的是人際互動的錢。

...

在娛樂資源匱乏的二線城市,這是他們唯一消費得起的文化娛樂活動。任何Web 2.0 網站只要佔住這個廣大的下層社會就發了。儘管工資水準不高,這些人對網路服務的付費衝動以及付錢的速度奇快無比。

◎打破菁英階層的藩籬

Web 2.0 的創業家們所能創造出來的社群型態,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其所存在的社會階層所決定。大部分人無法去做另外一個社會階層的生意。他們無想像,就算想到了也做不好,因為那不是他們的生活。

...

RSS ,Tag ,Trackback ,Wiki,Widget,這些上層社會中的菁英階級創造出來的玩意,真是他媽的見鬼了。筆者四年前接觸Web 2.0 技術文件,就覺得這些東西應該送進墳墓裡去,一般人實在太難理解了。

而這些玩意兒在使用上的困難程度,雖然不是製造虛擬社會群體間圍牆的兇手,卻是加大加高那堵圍牆的推手。這些工具所圈起來的是更菁英更小的圈子,而普羅大眾是從來就搞不懂的。

無法擁抱大眾階層的東西,營利多少會受到限制。這些技術還非常原始,不管「上層社會」或「下層社會」的網民,接受程度非常有限。讓Web 2.0 更容易使用些,把這些東西藏起來或包裝成易開罐吧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telle_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